今人看前世史?
费祎被带进了全新的角度:
“丞相是说,此书出自后人之手,是后人记载的今日之事?”
诸葛亮回道:“今日记古时:风伯雨师可控风水,无头刑天能舞干戚。
此书记今日:身亡关公可杀吕蒙,区区诸葛能借东风。
文伟可曾发觉其中有相似之处?”
费祎一点就透:
“二者皆是因为间隔年久失了真实,有不解、不通之处,难免混入了鬼神之事?”
诸葛亮点头赞到:“文伟聪慧,正是此意。
就如太史公记《五帝本纪》,多有虚无缥缈之言;此书写三国,亦多有神鬼怪异之语。
也正因为是记史,著者虽然心怀汉室,仍记录了三家归晋的终章;
恰似太史公虽然厚爱飞将军李广,但仍写下了其终生无封,年六十而自刭的结局。”
费祎低头陈思半晌。
诸葛亮的猜测本就无比接近事实,他自然找不到破绽,只得敬佩而惆怅地问:
“丞相此言有理,那么大汉终究是亡了?”
诸葛亮没有回避这个问题,反问一句:“既然史书记载,汉室终亡。文伟又待如何?”
费祎心神已乱,躬身请教:“请丞相解惑!”
诸葛亮扶费祎起来,大笑道:“文伟博闻多识,岂不知荀子曾言,
‘从天而颂之,孰与制天命而用之;望时而待之,孰与应时而使之!
故君子敬其在己者,而不慕其在天者!”
这话出自荀子《天道》,意思是:
顺从天命并歌颂它,不如控制天命而使用它;希望好天时而等待它,不如适应时机并利用它。
所以君子尊重自己的努力,而不希望由天来决定。
费祎自然知道荀子此言,也理解了诸葛亮的心思:
“就算此书真是依史而记,丞相仍想逆天而上?”
诸葛亮再笑道:
“不止如此!在亮看来,此书降世实是天佑大汉,只可惜晚了些时日。
文伟试想,若是月前吾就得了此书,换旁人守街亭为将,安有今日之败?
尚书有云,‘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’。如今我等竟能以后日之事,做今日之鉴。岂有不讨贼兴汉之理?”
费祎有些瞠目,心悦诚服道:
“丞相高见若此、坚毅若此,费祎拜服!”
诸葛亮收回心思,转话道:
“虽然如此,此路前途仍铺满荆棘,唯望文伟鼎力相助!”
费祎起身表态:
“祎敢不从命,唯丞相驱使!”
恰在此时,童子扣门问道:
“先生,赵将军问,已至正午,先生有事不如用完饷食再议?”
原来诸葛亮与费祎又是看书、又是议事,不觉间已近两个时辰。
众将等得心焦,又不敢轻易进前。
还是赵云想个主意,托丞相座前童子借问饭相试。
诸葛亮哪能不知道众将的心思,直接拉着费祎手走出正堂,大声吩咐:
“来汉中多日,诸君辛苦,未有一刻松懈。
今日逢天使驾临,传吾帅令:摆酒设宴,与天使共饮!”
众将微微一愣,简直怀疑长错了耳朵。
诸葛亮治军甚严,北伐时军中自然不可饮酒。
等到兵败退回汉中,满城尽是沉闷肃杀的气息。
丞相黑着脸把心腹爱将马谡都砍了,又有哪个敢冒着忌讳找酒喝?
今日丞相竟然主动开禁,大家反应过来后,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尽皆欢欣鼓舞。
有好饮酒的,憋了这么许久,此时更是忍不住欢呼起来……
酒足饭饱,中军帐里,诸葛亮开始发号施令:
“北伐虽败,吾本想暂驻汉中,再待时机。
不想今日费侍中传天子令,召吾回朝另有要事。
如此,赵云、杨仪、姜维,共点精兵五百,随吾与天使同回成都,明日启程!”
赵云、杨仪、姜维起身领命。
诸葛亮又命众人道:
“其余兵将,皆留汉中,受魏延节制!”
魏延为镇北将军、都亭侯,军中地位本就仅亚于赵云,更是领凉州刺史、汉中都督。
孔明、赵云既走,旁人受魏延节制本就理所当然,众将皆抱拳领命。
诸葛亮又独令魏延道:
“文长将军,我军虽败,未伤根本。吾料定魏军必不敢来。
汝且在此整军练兵,多备粮草军械。
万一真有敌军到此,亦要紧守城池关隘,不可轻易出兵。
待吾自成都归来,再议伐魏不迟!”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[email protected]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