隋大业九年四月,隋炀帝杨广抵达辽东。
隋炀帝对侍从说:
“高丽这个野蛮的小国家,竟然敢轻视我堂堂隋朝上国,这次一定要杀的他们丢盔卸甲,片甲不留。”
左光禄大夫郭荣劝道:
“皇上啊,现在,这样征讨小国的事情,让一个将军干就可以了,您老人家就不用去费心了。”
隋炀帝不听从劝告,说道:
“难道你觉得我打不过高丽这个小国嘛?我都打不过,一个将军怎么能行呢?”
随从们听到皇帝这样说,只好不再劝说。
李府之中。
李元霸问哥哥李世民,说道:
“皇上这次再一次亲征高丽,也不知道能不能打赢。”
李世明说道:
“必败无疑。”
李元霸问道:
“为什么这样说?”
李世民说道:
“首先,高丽本是北方小国,完全没有远征的必要。其次,既然是远征,那就意味着士兵们舟车劳顿,去到辽东时都已经精疲力竭了。
再次,第一次远征高丽,就已经损兵折将严重,人们已经厌恶战争很久了。最后,还有一件事,值得注意。”
李元霸问道:
“什么事?”
李世民说道:
“皇帝派遣杨玄感守住后方,这一点不妥。因为杨玄感的父亲是杨素,是国家的开国重臣,一直以来受到猜忌。杨玄感觉得生命遭受到皇帝的威胁,很容易谋反。”
李元霸觉得李世民分析得很有道理,点了点头。
接着李世民又说道:
“还有,最近起义的农民特别多。三月份的时候,济阴孟海公起义,占据了周桥,并且进犯曹、戴两个州,队伍已经到了三万人之多。
同样三月,齐郡孟让起义,并且和王薄联合,南下江淮,人数多达十万余人。
又是三月,北海郭方预起义,兵众也有三万之多。
当然,三月份还有格谦、孙宣雅、郝孝德都纷纷造反。”
李元霸又点了点头。
最终李世民下了结论:
“所以,杨玄感必定会造反。”
......
果然,六月份的时候,趁着隋炀帝还在辽东征战高丽,杨玄感发动叛乱。
当时有幕僚李密来和杨玄感一起商量大事,当时李密提出了三大对策。
第一种对策就是北上,直接夺取燕赵之地,阻挡隋炀帝南归,这样直接把皇帝挡在了外面。
第二种对策就是直接夺取都城长安,改朝换代,自己称帝。
第三种对策就是攻占东都洛阳,以此号令天下,成为盟主。
并且,李密还特意嘱咐着说道:
“这三种对策中第一种是最好的,第二种一般般,而第三种就最弱了。而且从当时的情况来看,第一种对策的获胜概率是最大的,但杨玄感却选择了最差的第三种对策。”
也就是攻打东都洛阳,想以此号令天下。
但是,这毕竟是最差的对策。洛阳城的坚固可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攻破了的。
杨玄感一连攻城几日,可就是无法占领洛阳。
而这就是改变命运和走向的关键几日啊!
也正是这几日,让隋炀帝得以收拢大军返回洛阳。
隋炀帝赶回洛阳城,这意味着杨玄感没有办法再继续攻占洛阳了,他失去了这改变命运的关键几日,他选择了最差的策略。
而且要知道,当时隋朝这边还是有着很多大将的,比如宇文述、屈突通、卫文昇、樊子盖等。
所以,杨玄感面对这些武将的征讨时,一直是屡战屡败,就想转而杀入长安城。
可是,兵败如山倒,杨玄感的部队很快就被宇文述等大将追赶了上来。
而杨玄感的部队根本无法抵抗,死的死,逃的逃,很快就彻底失败了。
到最后,杨玄感还想保住弟弟的性命,对自己的弟弟说:
“你杀了我吧,用我的头去邀功,好让皇帝免你一死。”
于是,杨玄感叛变不到两个月,就宣告失败了。
而谋臣李密在追杀中逃走了,逃到了瓦岗中去。
而这些事情,李世民都已经知道了大概,所以他提前就和李元霸分析着。
李世民对李元霸说道:
“杨玄感叛变才两个月就遭到了完全的镇压,说明隋朝的灭亡还有一些时日,气数仍然未尽。
所以,需要更加耐心地等待。”
.......
新书求收藏,求鲜花,求评价票和打赏,各位彦祖们的鼎立支持,是作者努力更新的动力,拜谢拜谢!
飞卢小说网声明
为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,飞卢坚决抵制淫秽色情,涉黑(暴力、血腥)等违反国家规定的小说在网站上传播,如发现违规作品,请向本站投诉。
本网站为网友写作提供上传空间存储平台,请上传有合法版权的作品,如发现本站有侵犯权利人版权内容的,请向本站投诉。
投诉邮箱:[email protected] 一经核实,本站将立即删除相关作品并对上传人作封号处理。